杨鹤会背诵的古诗词并不多,但是知道的诗人和词人却不少。其实只要是中国人,随便叫个人出来,都能说出几个诗人词人的名字。

在杨鹤的印象中,李清照跟陆游和辛弃疾属于同时代的的诗词大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注:李清照比陆游早生三十多年,比辛弃疾早生五十多年,并不是一代人。)

这样一位才女,自然会被无数后人钦慕,杨鹤并不觉得柳小姐喜欢看李清照的诗词文集就能称得上才女。

不过杨鹤自不会跟赵梁松争论柳小姐是不是才女,不说柳小姐在隔壁会听到,就算听不到,杨鹤也不会那么无聊。

指了指书桌,杨鹤笑道:“来,帮我写点东西。我就说个意思,你自己斟酌着用词。”

赵梁松点点头:“学生明白。”

说完,来到桌前坐下,提起笔来。

杨鹤在帐中踱了几步,然后说道:

“一,拟招募乡兵八百人,年龄十五岁至二十岁为宜,役期十五年至二十年。役期前三年为新兵期,每人每月饷银暂定七钱,新兵期间如有战事,饷银翻倍,并有↑,赏银。三年新兵期结束,予以考核,视成绩评定士兵等级。

等级分四等:

第四等为边军普通士兵待遇,每人每月军饷一两三钱,另有米面油布等补贴。

第三等为精兵待遇,每人每月军饷一两八钱,另有米面油布等补贴。

第二等为家丁兵待遇,每人每月军饷二两三钱,另有米面油布等补贴。

第一等擢升为军官,军饷比照朝廷军官品级。

二,招募教书先生二十至三十人,教授新兵读书识字,先生每人每月饷银三两,另有米面油布等补贴。若教授的学生成绩好,则另有赏银。

三,抽调四十名亲卫营士兵担任新兵教官,其中八人任哨官,三十二人任正副队官,每队五十名新兵。”

说完,杨鹤对赵梁松道:“就这个意思,你润色一下,回头我跟张知县商议商议。”

赵梁松点点头,按照杨鹤所说重新拟定词句。

写完后,杨鹤接过看了看,其中颇有几个字不认识,询问了赵梁松以后,倒是又学会了几个字。

杨鹤把纸叠好揣入怀中,然后指了指桌子道:“继续。”

赵梁松点点头,伏案认真倾听。

随即杨鹤把后世军人的训练方法结合自己以前训练时采用的一些方法慢慢说了一遍。

杨鹤总结的主要是体能训练和力量训练的方法。

在经历了广宁城血战之后,杨鹤深知体能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

实际上训练士兵最基本的东西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体能和力量,然后才是作战技巧和兵种配合。

任何一支军队的士兵如果没有充足的体能都是不行的,尤其冷兵器作战,更需要超强的体能才能维持持续作战。

要知道两军作战可是敌死我活的搏杀,如果不能击杀敌军士兵,死的可能就是自己,因此士兵出的每一刀,每一枪,都要全力以赴。

而像这样的搏杀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

如果理解不了冷兵器作战需要消耗多少体力,可以看看拳击比赛,两名拳击手一回合只打三分钟身上便汗如雨下,可以想见,这三分钟拳击手消耗了多少体力。

两军作战,士兵挥刀出枪的频率虽然没有拳击手那么快,但是每一刀,每一枪,都相当于拳击手出了一次重拳。

拳击手打三分钟还能休息一分钟,两军作战可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总不能砍几刀没劲了跟敌军说,咱歇一歇再接着砍。

所以体能对士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用关乎生死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虽然明军也非常重视体能训练,不过方法跟后世区别很大,主要是采用举石锁,列阵劈砍刺枪这样的方式。

在杨鹤看来,这样训练更多的是锻炼力量,而不是耐力。

杨鹤打造的军队,不光要求士兵有力量,还要有持久作战的能力,像明军那样训练是达不到杨鹤的要求的。

所以杨鹤采用的是后世军人训练的方法,并结合自己以前训练体能时采用的方法。

方法非常简单,其实就是一动一静,长时间训练。

所谓一动,就是长跑训练,五公里,十公里,二十公里,不断加码,然后是负重跑,小腿上绑缚沙袋,进行长跑训练。

杨鹤的最高纪录是两腿各绑缚十斤重的沙袋,背负三十公斤重的装备跑了八十公里。

所谓一静,就是站立不动,一站两个小时、四个小时,杨鹤曾经一动不动的在一个地方潜伏了两天两夜。

作为情报部最优秀的密工,杨鹤经常会执行一些刺杀任务,这要求他有极高的耐心,杨鹤曾经为了刺杀一个目标,埋伏了三天三夜,最终完成任务。

当然,杨鹤以前的训练属于魔鬼训练,自然不能用在新兵身上,也没有必要。